2025年01月19日
微信

反思 | 人生的意义不是可有可无的

作者: 许小溪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2年04月01日 10:26 |
播放

一些学业有成、事业成功、一帆风顺、有名有利的人,为什么会自杀呢?

因为他们心灵可能没有得到满足,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,不清楚人存在的理由——心灵空虚,得了空心病。这可能是头脑清醒的人不能忍受的。人不能过非人的生活,不能满足于做高级动物。

物质不能满足生命,暂时不能满足永恒。没有永恒的生命,在世上时间的长短就无所谓了。在世上充满了劳苦愁烦,没有意义,没有盼望,作为人怎么能活下去呢?

人都曾思考和寻找过人生的意义。尚未上学的小孩子就会向父母提出这方面的问题:“我长大了做什么?人是做什么的?” 意思是说:人为什么而活?人的本分是什么?很多人因为找不到便放弃了,过一个随波逐流、追求享乐的生活。

失去意义的人生是虚空的,没有价值,没有尊贵,没有荣耀。没有活出人该有的样子,没有发挥出人的作用,不是废人吗?不是与死人一样吗?

但是,人生意义不是可有可无的。如果人生没有意义,那么人就没有活着的必要了。

一 人为什么会寻求人生意义

1 来自于神赋予人的先天知识

因为人是神造的,人的作用和价值、自由和尊贵、使命和荣耀、位份和本分等生命的意义都是神赋予人的。所以人都会感觉到人生是有意义的,并且促使寻求生命的意义。

2 来自于神的普遍启示

看到猫捉鼠狗看家,就会想到:人是做什么的?就是人的本分是什么,该起到什么作用,该担负什么责任,有什么荣耀的盼望(结局)?这些问题促使人寻求人生的意义。

二 人为什么找不到人生意义

1 人与生命源头隔绝了

因为人悖逆神,不接受神的教导,与生命的源头隔绝了,得不到生命的供应,就无法明白关于生命的事。人的先天知识因为人悖逆神而变得模糊不清了——知道有神,却不认识神;知道人有自由,却不知道人的规范;知道人是尊贵的,却不知道为何尊贵,不知道尊贵在何处;知道有人生方向,却不知道人的来源与结局;知道人是有价值的,却不知道该做什么;知道有终极审判,却不知道按什么标准行事为人;知道人生有意义,却对生命一无所知;甚至有些人连人生是有意义的都意识不到。

2 盲目相信哲学家的结论

不信神的哲学家不可能发现人生意义。我们知道树枝离开树就不能结出果子来,这时就无法发现这个树枝存在的意义,只能当柴被烧掉。同样,人离开神就结不出生命的果子来,也无从发现人的生命意义。人生意义来自于神,与神隔绝的人如何发现人生的意义呢?然而,这些哲学家居然大胆宣布:人生无意义!

人在沙漠里没有钓到鱼,就可以宣布世界上没有鱼吗?只有在光中才能见光,在真理中才能见到真理,在真理之外找不到真理。

可惜,有很多人迷信人的权威,相信这些哲学家荒谬的言论。虚度人生的人就会像无用的枯枝一样,在终极审判时会被扔到硫磺火湖里去。

3 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

人有从众心理,人云亦云,随波逐流,稀里糊涂混春秋,不去寻求人生的意义,逃避责任,及时行乐,不思想自己的结局。

自己该负的责任能推到别人身上吗?每一个人都要到神面前接受审判。

三 怎样才能找到人生意义

1 接受救恩,恢复与神的关系

人生失去意义是因为人离弃了神,与生命之主隔绝了,结不出生命的果子来,所以要找到人生意义就要与神和好。神是赐给人生命的,是赋予人生命意义的,是供应人身体灵魂一切需要的,人只有靠着神的恩典,才能展现出生命的意义。

耶稣基督的救恩福音能够除掉人的罪,能够使人与基督联合,能够使人重生,能够使人成为义人,能够使人与神和好。救恩使人按照基督的形象成为新造的人,成为能够遵行真理过新生活的人。神通过救恩重新将人生的意义赋予人。

2 接受神的教导

基督和父神差圣灵来,住在接受救恩的人心里,使人能够学习圣经真理,得到神的教导。圣经是人生说明书,其中有人的来源、人的本质、人的本位、人的本分、人的荣耀、人与神的关系、人与物的关系、做人的标准、人的结局等有关人生命的重要问题的说明。

神是万有的创造者、主宰者,神是审判者,人是向神负责的,人的一生能够得到神的肯定才有价值,所以人必须接受神的教导、遵行神的旨意、敬畏神、事奉神,人生才有意义。

“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;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。(箴言 9:10 和合本)

“这些事都已听见了,总意就是:敬畏 神,谨守他的诫命,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。 (传道书 12:13 和合本)

“凡恒心行善、寻求荣耀、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,就以永生报应他们; (罗马书 2:7 和合本)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